需求优先级分析
# 1、作用
需求优先级分析基于 Kano 模型,是对产品功能定位以及确定产品功能优先级的工具,它能帮助企业确定使顾客满意的关键要素。
# 2、输入输出描述
输入: 正向题是指假设产品拥有该项功能,用户的满意情况。
反向题是指假设产品不拥有该项功能,用户的满意情况。
输出:基于根据产品功能具备度与用户满意度的关系,得到产品功能的定位结果及优先级。
# 3、案例示例
案例:如某电脑公司开发新电脑为例,新电脑有速度快、防水、外形新颖、存储空间大这 4 种功能,某公司用 Kano 模型对这组需求进行功能定位,由此根据功能定位结果可以帮助公司优先开发哪种功能。(其中 1,2,3,4,5 分别代替不喜欢、能忍受、无所谓、理应如此、喜欢。)
设计问卷示例(单选题)

# 4、案例数据
# 5、案例操作
Step1:新建分析;
Step2:上传数据;
Step3:选择对应数据打开后进行预览,确认无误后点击开始分析;
step4:选择【需求优先级分析】;
step5:查看对应的数据数据格式,按要求拖入数据。
step6:点击【开始分析】,完成全部操作。
# 6、输出结果分析
图表说明:
(1)由 Better-Worse 矩阵图可知,图表被分成了四个象限,其中:
必备特性(右下象限)>期望特性(右上象限)>魅力特性(左上象限)>无差异特性(左下象限)
(2)高速运行与储存空间都位于魅力象限,计算这两点到原点的距离,距离越大的优先级越高。
由此可知功能需求的优先级为:外观新颖 > 有防水功能 > 能高速运行 > 储存空间大
# 7、注意事项
- 在使用 SPSSPRO 进行运算前,需要将问卷的五个等级进行量化,使用 1,2,3,4,5 分别代替不喜欢、能忍受、无所谓、理应如此、喜欢。
# 8、模型理论
需求优先级是根据 kano 模型的 Better 系数以及 Worse 系数均值作为辅助线,将散点进行矩阵划分,分成四个象限
1、第一象限(右上象限:期望特性)表示:better 系数值高,worse 系数绝对值也很高的情况。即表示产品提供此功能,用户满意度会提升,当不提供此功能,用户满意度就会降低,这是质量的竞争性属性,应尽力去满足用户的期望型需求。提供用户喜爱的额外服务或产品功能,使其产品和服务优于竞争对手并有所不同,引导用户加强对本产品的良好印象。
2、第二象限(左上象限:魅力特性):better 系数值高,worse 系数绝对值低的情况。即表示不提供此功能,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,但当提供此功能,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会有很大提升。
3、第三象限(左下象限:无差异特性):better 系数值低,worse 系数绝对值也低的情况。即无论提供或不提供这些功能,用户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,这些功能点是用户并不在意的功能。
4、第四象限(右下象限:必备特性):better 系数值低,worse 系数绝对值高的情况。即表示当产品提供此功能,用户满意度不会提升,当不提供此功能,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;说明落入此象限的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,这些需求是用户认为我们有义务做到的事情。
通常情况下,产品开发需求的优先级为:必备特性>期望特性>魅力特性>无差异特性。随后结合功能敏感度(在同一个矩阵范围内,距离原点的距离越远的功能,优先级越高),由此可以得到所有功能的优先级。
# 9、参考文献
[1]Scientific Platform Serving for Statistics Professional 2021. SPSSPRO. (Version 1.0.11)[Online Application Software]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spsspro.com.
[2]郑林欣,沃晨雯,王思奇,等. 基于 Kano 模型的蜡染技艺体验设计[J]. 丝绸,2022,59(1):102-108. DOI:10.3969/j.issn.1001-7003.2022.01.015.